您知道吗?北京每年有上千家建筑公司抢破头想要这张"金名片"!去年市住建委公布的名单里,整整半年才批下来28家。今儿咱们就唠唠这个让工程老板们眼冒绿光的市政总承包一级资质,保准给您讲得明明白白。
市政一级资质到底是个啥门道
(此处按要求去除H2标签)
先给各位打个比方,这就好比开饭馆要办卫生许可证。您想在长安街修地铁支线?没这个资质连投标的入场券都摸不着。具体来说,这个资质允许企业承包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总承包,简单粗暴讲就是能接亿元级别的政府大单。
这里有个冷知识:同样修三环路,有资质的公司每公里造价能比没资质的低15%。您猜为啥?因为资质企业能省下层层转包的中介费啊!
申请门槛高得能绊倒大象
(此处按要求去除H2标签)
想拿下这个资质,得闯过三关六卡:
- 人员关:光注册建造师就得凑够15个,还要有给排水、结构这些专业工程师。去年海淀有家企业硬是从国企挖了三个退休总工才凑够数
- 业绩关:近5年干过4个以上市政项目,单个合同额不能少于3000万。通州某公司去年就栽在这,他们拿高速公路项目充数被当场打回
- 资金关:企业净资产得1个亿起步。您别嫌多,朝阳有家民企愣是抵押了老板的三套房才达标
住建委的老审查员跟我透底儿:"现在查得严着呢,去年有家企业拿PS的工程合同来糊弄,直接进了黑名单。"
拿到资质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
(此处按要求去除H2标签)
丰台王老板的血泪史您得听听。去年三月他们公司刚拿下资质,欢天喜地接了个2.3亿的河道整治项目。结果施工队还是原来那帮人,最后验收时发现混凝土标号不对,直接被甲方扣了800万质保金。
这里给新手提个醒:
- 别当甩手掌柜:昌平有家企业就吃过亏,中标后全分包给施工队,出事时背锅的还是自己
- 养好技术班底:西城某公司专门设了BIM技术部,现在接活比同行快三成
- 盯紧政策风向:去年推的智慧工地标准,提前布局的企业今年都吃上红利了
个人说点掏心窝的话
(此处按要求去除H2标签)
您发现没?现在满大街的"资质代办"广告,十个里头九个坑。上个月房山有家建筑公司花60万找中介办资质,结果材料造假被查,三年不得申报。要我说,这资质就跟学历似的,能证明实力不假,但真刀真枪干活还得看真本事。
最近住建部在推电子资质证书,这事儿您得往长远看。就像当年纸质发票换电子票,早适应的企业肯定占先机。另外听说要试点资质动态核查,那些靠挂证凑人数的企业可得悠着点了。
说到底,市政一级资质就是个敲门砖。真想在京城建筑圈站稳脚跟,您得把工程质量当自家孩子疼,把安全生产当自家房子护。您品,您细品,是不是这个理儿